目前骨科临床所使用的替代材料都是按照固定模式制造,难以与患者的缺损部位完美匹配,无法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迄今为止,临床上仍没有比较理想和满意的人工骨材料可使用。本项目根据骨再生的特点和骨科病人的不同骨骼形状的个性化需要,开发数字化3D打印的骨钉、骨板和修复骨缺损的支架生物材料,关键技术在于材料中羟基磷灰石三维纳米纤维交织聚乳酸结构能显著提高材料机械强度和骨细胞诱导再生功能。项目特色为3D智能制造过程零污染和材料接近零损耗,大幅降低操作工人需要,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为传统制造的七分之一左右。项目创新之处在于制造根据不同患者的CT、磁共振成像( MRI)等成像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个性化的骨钉骨板及支架材料,从而减少手术中材料再加工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项目已吸引了清华校友会基金、汇丰创投及医疗企业等多家机构的关注并洽谈。本项目已完成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GLP评价,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超出预期,拥有进入人体临床实验认可的大动物临床数据。前期获得国家973子项目、国家战略咨询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等支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具备材料批量生产的条件。据业内人士估计骨科生物材料产品市场总价值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一种新的骨修复材料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具有技术壁垒,其他行业不易进入,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利润回报能高达50倍以上。
【展开】
【收起】